▷ 临聘人员是什么,待遇如何,这份工作如何

近期,看到半月谈去山东几个县区蹲点调研,发现公务员、事业单位都存在很大比例的临聘人员,临聘人员和正式工作人员的占比为1:1.8左右。临聘人员近乎于正式编制人员的2倍,但工资待遇呢?其实,待遇却远远低于体制内正式工的待遇。一个十八线县城临聘员工平均年薪3万元上下,一个正式工却收入12万左右,4倍的收入差,着实让人惊讶。这么大的差异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去干?
来源时政百分网
为了深入了解临聘人员的收入构成,小编我专门查阅了某县部门出台的临聘人员的基本管理规定,其中收入一条如此描述:临聘人员工资发放单应与本单位正式职工区分开来,单独发放,临聘人员工资等费用在 “其它工资福利支出”科目中列支,机关事业单位通过物业管理公司使用的临聘人员工资等费用在 “物业费”中列支。你看,临聘人员的工资以其他福利和物业费的形式出现,这怎么不叫人无奈。
来源时政百分网
一方面,体制内虽然对于外聘人员的工资低,但是抵不住这份工作的体面,无论走在哪,一问在哪工作,政府工作这几个字足以让人高看一眼。另一方面,很多县级机关单位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用人在基层单位,可财权却在上级。县级以下机关单位没有主动权,如今职能划分有很细致,活儿永远干不完,不找人没法应对上级的检查、评比。
这份工作既然收入低,没保障,还有不少人抢着干,因为很多临聘人员都是本地人,人情聘用、关系聘用是常态。本地人际圈子就这么大,你又吸引不来大学生,只能考虑在本地招录。本地聘用有个好处,上面要清理,只上报正式编制人数,干活的还是这一批。
临聘人员的基本生存状态是苦和累,编内人员把脏活累活推给临时人员,在同工不同酬情况下,工作热情自然受到影响。和正式工相比,低人一等的身份,让很多人抬不起头。很多人为了生存,只能忍气吞声,毕竟生活好要继续。
本文属于部分节选,阅读完整文段请参看来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