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额探究】这么多的“瓦”怎么算?向谁算?

继上篇的《“定额探究” 这样的定额含量合理吗?》,本文仍以同样的方式,继续我们的探究之旅。用故事思维,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定额、用好定额。
一、这么多的“瓦”怎么算?向谁算?
全国很多省市的屋面有“西瓦”(S瓦)的定额,我个人所知的就有15个省市的定额:广东、广西、辽宁、宁夏、湖南、湖北、云南、山东、青海、陕西、河南、海南、江西、深圳、江西。
这么多省市的定额,除了“屋面、屋脊”外,再无其他的子目。定额的含量无一例外都是“西瓦、脊瓦、盾瓦”三种瓦。(见下定额截图)
然而,问题来了:
问题1、除了定额含的“三种瓦”外,也没有其他的说明,那么定额中没有包括的其他的配瓦怎么算?如:三通、排水瓦、边瓦、滴水瓦等(详见下图)
问题2、正脊、斜脊的收口瓦,是“收口瓦”还是“脊瓦”呢?(上图)广东定额虽然有“西班牙的端头瓦材料费另行计算。山墙端及阴沟部位需要界瓦的工料费也包括在子目内”的说明(见下截图),但同样存在“收口瓦”是“端头瓦”还是“脊瓦”属性问题。正电视刘罗锅所唱的那样:“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问题3、某省的定额更加离谱,没有“屋脊”的子目,屋脊也没综合考虑在瓦屋面的子目中(含量中没有脊瓦),而且含量中连基本的“盾瓦”也没有考虑(见下定额截图),除了主瓦,其他的配瓦什么也没有(一分钱也算不到)。可见定额的编制者对基本工序、工艺的掌握,差到了何种程度。
可怕的是,这些配瓦的价格非常高,有时高得离谱。这对基本功尚欠、定额思维重、成本意识差的年轻预算员杀伤力极大。尤其是没有“西瓦”定额的省市,如:江苏、安徽、四川、甘肃、福建、河北、重庆、天津、北京、上海……没有扎实的施工基础,编制者控制价根本编不准;套定额投标报价的,成本根本掌握不了;定额结算的工程,更是血亏无本……
二、施工与预算,定额与成本
在某省“施工、预算、成本三位一体”讲座的现场,我曾出了这么一个“看图答题”的互动题,近20分钟既然无人能略微完整一点说到点上:
这两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但对一个没有一线实践的年轻预算员来说,也确实比较难。相对完成整的答案是:
1、屋面特点:四坡五脊屋面,平面多边,脊多、屋脊标高多。
2、 影响成本的因素:
01)、屋面的边越多、不是斜脊多,就是斜天沟多,屋脊的标高也多。屋脊多,屋脊配瓦用量多;斜脊多,斜脊两侧的主瓦切割量就多,瓦的损耗大,工、料成本变大;
02)、斜天沟多,排水瓦用量多,天沟两侧的主瓦切割量多,瓦的损耗大,工、料成本变大;
03)、檐口观感要求低,不用滴水瓦和翘角瓦,工、料成本变小;
04)、没有老虎窗,工、料成本变小。(有老虎窗,主瓦的切割量大,瓦的损耗大,配瓦用量变大。且与劳务分包有关,多出一个老虎窗,劳务单价直线上升)
类似的还有很多,如:除了辽宁等个别省市,“西瓦”定额大多没有两坡与四坡屋面之分。像上图那种的四破五脊屋面,套定额是一样的价格,而实际的成本却相差甚远。即使辽宁定额,两坡与四坡屋面也只相差了区区的6.14元/m2(见下截图),几乎是忽略不计般的存在,根本反应不了真正的成本。
另外,许多省市定额的其它瓦屋面,如:水泥瓦、黏土瓦、小青瓦(蝴蝶瓦)等进行了综合考虑,屋脊含在屋面的定额中(见下定额截图)。像上图那种的四破五脊屋面,屋脊含量比例增大,同时也会有其它的配瓦,如一味的按定额含量,成本就根本做不准。这就是“施工与预算”、“定额与成本”的关系。
三、说在最后
记得我曾说过:“定额反应的是一种水平,而非数字本身”、“定额有它的综合性,不是为你量身定做的”。本文讨论的不是定额合理以否的问题,意在通过分析弄清底层逻辑,从而更好的理解定额、用好定额,进而掌握成本。因为当下的年轻预算员中,定额思维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24标准”后,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成本思维”,而不是定额思维;
当前年轻的预算员,工地概念模糊、现场知识薄弱、预算脱离施工的现象比较突出,基础不扎实,最基本的施工工艺没怎么掌握的大有人在…… 本文通过故事思维,诠释的什么是“对定额、成本的理解深度,取决于对工艺的理解深度,取决于基础的厚度”、什么叫“懂施工,预算才更精”;
“24标准”已明确定额不作依据,但不可否认,定额的运用极其普遍。一位学者曾说过:“定额是很好的数据库,但我们不能被定额所束缚”。如何不被定额束缚、用好定额数据,关键就是“实践与积累”。一味定额思维的、基本工艺都没掌握的,已与时代脱节。扎实的基础、“施工、预算、成本三位的一体”,掌握成本的底层逻辑、掌握成本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