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有些照片我们就是“看不懂”?

⌹ 365bet手机版APP下载 ⏱️ 2025-10-04 14:04:34 👤 admin 👁️‍🗨️ 3300 ❤️ 456
为什么有些照片我们就是“看不懂”?

谭凌飞 韩松 李小鱼 著

定价:79.00元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为什么有的照片“看不懂”?

01

怎样才算“看懂”?

人们能从自己已有的图像认知辞典内找到参照,才会觉得自己是看得懂照片的。

如果我们感觉到自己看不懂一些作品,极有可能是因为视觉经验不足,由此产生了期待落空的感觉。

这至少提示我们,在“看不懂”的时候,应该少否定,多存疑,给自己留下更多的成长空间。

02

视觉偏好也有舒适区

诺尔· 迪奇(Noel Tichy)提出,认知世界分为下述三个区,这三个区对应的状态也可以引申到个人审美偏好的延展上。

换句话说,摄影的“大众”与“艺术”“实用”与“非实用”并非硬币的两面,而是常呈现为光谱式的过渡状态。在视觉经验不足的时候,学习者沿着光谱一点点拓展,以开放的心态在学习区内不断突破,就会打开新的世界。

我们可以将图像视觉偏好的光谱拆分成以下几个维度:

形式、叙事性和内容,可以共同构成一个三维坐标系。没有太多视觉经验的朋友会更多落在确定、具象、正面这个象限(I),而照片的一项或多项元素超越了这个范畴,大脑便会判定为“看不懂”,也就是踏出舒适区了。

所以以全光谱的视角看,大众积累视觉经验无非就是去不断试探视觉舒适区之外的可能性罢了。因此,突破算法推荐和信息茧房,多关注审美“同温层”之外的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03

看不懂怎么办?

从摄影史上的经典到当代摄影,作品浩如烟海,要突破“看不懂”的牢笼,或许大家还可以从下面的方面切入。

首先,很多时候“看不懂”,只是因为观众看图的方式不对。观众虽然用眼睛“看见”了一张照片,但可能他并没有真正接收到作品的“灵光”。很多客观原因可能会影响他“看懂”作品——尺寸、媒介、语境、编辑、展陈……

图像的不同尺寸会影响观看方式,也会形成不同的场域。例如当代艺术家安德烈· 古斯基(Andreas Gursky)的作品,其部分照片具有超过人体高度的尺幅、反复而具体的细节、冷静而无具体指向的风景,只有“大”,才能完整表现宏观与微观的概念,强调“上帝视角”的观看,形成观看的张力。如果不考虑尺幅,就少了欣赏作品的“仪式感”。

展览讲解员正在现场为孩子们讲解古斯基的作品 意大利博洛尼亚

看作品也需要一定的语境。一种情况,很多照片单独观看会觉得很平淡,整体欣赏则会产生“积累效应”,才更能懂得创作者的意图。

另一种情况,作品本身审美的重点体现于照片和照片之间的联系,以及多张照片共同构成的含义,包括整体影像叙事和氛围。如果只着眼于一张照片,就很容易觉得它不知所云。

成都当代影像馆“书写—贝尔纳· 弗孔2021”展览现场,图像尺寸、展览布置、光线、装置和气味成为观众进入作品语境的重要支撑

如果有条件,也建议摄影者多逛逛摄影展。当图像的尺寸、编辑被考虑进去,呈现在特定的空间和观展流线时,作品加之现场的光线、声音、气味以及装置与互动等氛围,让你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会很不一样。“场域”成为超越画面、理解作品的一个重要容器。

说完客观原因,摄影者还要面对主观的问题,即摄影者要承认艺术的欣赏的确是有门槛的,遇到看不懂的作品时的应对状态:不用那么执着于“懂”,也不要急于回到舒适区。

以较为舒适的心理状态,将作品纳入自己的审美光谱中。这是一个比较舒服的“懂了”的感觉。

新书推荐

,一键购书

《 摄影实战手册:从照片到艺术》

谭凌飞 韩松 李小鱼 著

定价:79.00元

浙江摄影出版社

撰文:豆豆龙 编辑:王晨子 复审:陈西泠 终审:邱建国

半价特惠书

纪实影社画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文章

拉莫斯宣布退出西班牙国家队:主教练说他不会再需要我了
⌹ 365bet手机版APP下载

▷ 拉莫斯宣布退出西班牙国家队:主教练说他不会再需要我了

⏱️ 07-05 👁️‍🗨️ 9575
深度解析:Think PHP不同版本差异及升级指南
⌹ 365bet手机版APP下载

▷ 深度解析:Think PHP不同版本差异及升级指南

⏱️ 09-22 👁️‍🗨️ 9704
骰子女神上官玉
⌹ 365bet国际

▷ 骰子女神上官玉

⏱️ 08-12 👁️‍🗨️ 5078